该剧本来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而创作的一部献礼剧,由于其它原因被搁置了两年。如今播出,也算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献礼了,毕竟,没有毛主席领导的统一战线和民族抗战,我们依然在水深火热中痛苦挣扎。
《浴血荣光》讲述了1927年至1935年,从中国共产党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开始,到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在这段历史中,毛泽东同志力挽狂澜,发动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血战湘江、四渡赤水、最终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党的正确革命路线,毛泽东军事思想得以运用和贯彻。
确切地说,这8年里是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一段岁月,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这位革命舵手高瞻远瞩力排众议,这艘党的巨轮恐怕难以上岸。
展开剩余90%《浴血荣光》以磅礴的气势和细腻的笔触,谱写了这段艰苦的斗争历程,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长卷。
电视剧编导们的艺术造诣很深,也很尊重历史,几位主演也很卖力,如侯勇、王志飞、董勇等人,除了年龄偏大点之外,塑造的历史人物真挚感人,演技还是可圈可点的。
只是看了几集之后总觉得没什么新意,一些故事情节在过去的影视剧中已经演绎过很多遍了,既熟悉又老套。
了解党史的观众都知道,这些历史大事件从南昌起义开始,依次顺序是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会议等等。在以往的影视剧中,这些党的重大事件曾经被多次搬上屏幕,重复演绎,除了主要演员的不断更换外,故事几乎都是大同小异。
(1)
1981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南昌起义》,生动而真实地还原了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的那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影片导演汤晓丹,主演孔祥玉(饰周恩来)、刘怀正(饰朱德)、高长利(饰贺龙)等。
该片贴近历史,叙事流畅,几位特型演员塑造出来的伟人形象栩栩如生,被奉为最经典的“南昌起义”电影。
(2)
200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部反映南昌起义的故事影片《八月一日》,由宋业明、董亚春执导,刘劲、侯勇、吕良伟等主演。
这部影片虽然由擅长拍摄主旋律的宋业明和董亚春操刀,实力派主演压阵,但是该片上映后反响并不大。具体原因就是故事老套,并且有经典影片《南昌起义》珠玉在前,观众不感兴趣也理所当然。
(3)
201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年,由多家实力影业公司投拍的商业主旋律大片《建军大业》上映。该片由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中影集团总裁韩三平坐镇,主演包括刘烨、朱亚文、黄志忠在内的上百位明星加盟,可谓实力雄厚,阵容强大。
作为一部“建国三部曲”的献礼片,在中国影坛自然份量很重,尽管获得了多项国内大奖,但观众对该片给出的评价就是另一场豪华版的《建国大业》,无非就是又重复了一遍“南昌起义”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有何新意,这个没人知道,只顾得数“星星”了。
(1)
秋收起义是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之后,由毛泽东发动的又一场革命运动,真的做到了星火燎原之势。
1993年,由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革命历史影片《秋收起义》上映,该片由特型演员王霙饰演青年毛泽东,这也是王霙自《开天辟地》之后再次饰演毛泽东这一艺术形象。
由于该片首次将“秋收起义”的故事搬上银幕,且毛泽东的饰演者形神兼备,刻画出来的伟人形象血肉丰满,非常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受到一致好评。
(2)
2017年,侯京健主演的电视剧《秋收起义》播出,该剧播出后在业界获得高度认可。这得益于主演侯京健的精彩演技,将青年毛泽东的青春朝气和忧国忧民演绎得生动传神。
至于故事嘛,只是重新演绎而已,历史不容篡改。
(3)
同样描写“秋收起义”过程的电视剧还有《中流击水》、《光荣与梦想》等,这些作品由于篇幅较长,时间跨度大,囊括了许多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某些事件的描述只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
(1)
讲述井冈山斗争的影片,最早的一部应该是1993年出品的电影《井冈山》,这部影片由李新导演,王震主演。由于制作班底太弱,主演王震也没什么影响力,其外形与伟人差距较大,故此,影片并没引起多少人注意。
(2)
2007年,由王霙主演的36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在央视一套播出,这部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历史大剧,一经播出便获得空前轰动。
中央电视台、金韬(导演)、王霙、王伍福、潘雨辰,这样的阵容组合想不火都难。
当然,该剧的故事也包括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等大事件,重复演绎在所难免。
(3)
2023年,由郭广平主演的影片《井冈星火》上映。如果不是小编查资料,还真的没有注意到这部影片。有强大阵容轰动一时的电视剧版在前,影版受众有限,对影片的发行和传播影响很大。况且郭广平版的青年毛泽东不被观众认可,所以该片也没留下什么波澜。
描写井冈山斗争史的电视剧还有王霙主演的《红色摇篮》,同样获得很多观众支持。
(1)
2011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赵继烈执导,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王霙、王伍福、谷伟主演的电影《古田1929》上映。也许是对于这段历史宣传得不够,或者古田会议的历史意义和地位不如遵义会议那么具有影响力,反正这部影片的发行和票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
201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古田会议”搬上了银幕。影片《古田会议》中的毛泽东由许铂岑饰演,朱德由王韦智饰演。听着这不太熟悉的名字,看着比较陌生的演员,与伟人的形象实在是联系不上。况且该片说教味浓厚,叙事不流畅,故事不生动,属于失败之作。
(3)
2019年,《浴血荣光》的主创班底小试牛刀,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拍摄了影片《古田军号》。
如今,陈力(导演)、王仁君、王志飞、孙维民、张一山等原班人马又汇聚在《浴血荣光》。只可惜,当年的《古田军号》也没有激起多少浪花,无论以哪个视角去演绎,都无法改变石沉大海的命运。
多年来,以长征为题材的影视剧很多,经典佳作不胜枚举。早期的《万水千山》、《大渡河》、《四渡赤水》等电影作品早已成为中国文艺宝藏的不朽之作。
长征途中著名的战役和历史节点,如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遵义会议等,影视作品都曾多次得以呈现。
最为全面展现整个长征过程的影视剧,要数唐国强主演的电影版和电视剧版的《长征》了。尤其是电视剧版的《长征》,把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刻画得更为细腻和全面,代入感很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浴血荣光》,作为一部40集的战争大剧,一定会将整个的长征史诗重新诠释,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做法想要超越经典已是不可能,从近期的反响可以看出,对于同类题材的影视剧,观众似乎失去了追剧的兴趣。
自从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影视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弘扬党的奋斗历程,许多革命历史和伟人故事被拍成了影视剧,使观众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深刻理解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也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还原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和风采神韵。这对于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教育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的脚印每前进一步都值得纪念和追忆,因为每一步都是沉重的,每一步都会有无数烈士的流血和牺牲。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许多感人的英雄事迹需要我们去传唱和讴歌,但是,同一个故事,如果反复演绎,难免会令观众感觉琐碎和枯燥,在视觉和观感上容易审美疲劳。
创新求变只能是一些编导的理想而已,革命历史剧可不是随便创新的,想要创新只能挖掘那些未曾被人提及的历史故事,如《觉醒年代》,这是一部值得赞誉的历史剧。
在革命历史剧收视逐渐下滑的趋势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编导和制作单位挺身而出呢,难道不怕赔本吗?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田战利
发布于:山东省胜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